【心语】世界线
- 分类:新闻中心
- 作者:胡梦得
- 来源:工程技术部
- 发布时间:2019-06-27 12:33
- 访问量:
【概要描述】一天太久,一年却太过短暂。这个世界变化的速度,总是远比自己想象的快。大多时候,自己都高看了短期的情绪振奋,而低估了长期的渐进,情绪和心态太容易被外界影响。如果我能时刻关心自己能提供什么价值,并能始终不断精进自己的核心技能,烦恼肯定是会少很多的。哪怕在当前的环境里暂时感到憋屈,觉得回报低于自己的价值,市场也会很快帮我纠正这一点的。 在资本社会里,事事都是投资,并不是只有投入钱的事情才叫投资。凡是投入时间的事情都是投资,你去一家公司工作,也是把你的时间投资给这家公司。只要投入时间精力的事情,都要慎重,尽可能考虑长远一点,人这一辈子真的没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浪费。 这几年来,有一个句子流传度很高:“选择比努力重要”,这句话在大多数场景下当然是对的,踩准节奏、与时推移,才能真正的天地同力。可惜的是,做正确的选择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很高难度,需要付出大量时间预研,长期对某一领域观察、思考、总结、实践,积累深厚的认知才能做到的事情。 某个人如果在某个时间点做出了正确的抉择,大家很习惯的将其视之为运气,完全凭借运气或一时好恶而选择正确当然是有的,但一般一次正确的选择,往往是有或长或短的时效期,其效益大多情况下也是逐步递减衰退的。其在关键节点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却不清楚前因后果,缺少主观意识的认知,也就意味着他很难复用和借鉴这次成功的经验。而一个人要想不断进步,谋求跃迁,实现人生自由,必须要持续且连贯的在各个场景下做出正确的抉择,至少是一定比率的正确抉择。不断的积累正向选择带来的积极效应,扩增自身的福德才干,品识财势。 而在需要持续正确的前提下,运气的比重就会快速下降,就更依赖于个人对变化的预判能力和自适应性,能够看到时代、社会和产业的变迁,能够理解这种变迁背后的逻辑,并预断未来的走向,提前布局入场,享用时代浪潮的推力。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是环境与自我意识选择共同造就的产物,是需要长期培养,不断累积的,并不是说突然就有,也并不是从出生就有。有人觉得有些人认知能力强,洞彻幽微,是天生天养,我并不这么认为。比如有些人对某些事情极有天赋,很有可能便是在小学或初中的时候,就对很多科学理论或社会现象感兴趣,觉得好奇,然后引发对其本质和规律的深入思考。在遇到具体场景之前,他们很可能已经对这个现象有自己的一套独到的分析和理解了,到接触到对应知识时,自然就轻车熟路,效率极高,不断叠加之下,很快就能出类拔萃。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精神是肉体的奴隶,思维方式是人生经历的阶下囚,精神偶尔会造反,可惜思维方式却只能换牢房。 写到这里的时候,突然想起以前看到的一句话,是以前《中国可以说不》的作者批判《读者》杂志的一段话,极其尖锐以至刻薄,每每想起,都感觉自己被刺中了。 “《读者》能够从最大程度上满足文化水平一般但又不安于现状的小人物们的虚荣心,她使得“小小资产阶级”们通过一些个难度不大的哲理(美学)破译,使人获得一种智力上升的错觉,一种逃避现实的快感。” 虽然自己是个标准的无产阶级一员,但这句话里恶毒攻击小资产阶级的通病,我身上倒是不少。平日里大量的浏览各类信息,却又泛泛而读,缺少细致严谨的思考推理,一曝十寒,沉湎在一种自我满足的麻痹感中,忽视外界的深刻变化。把很多需要长期积累,不断实践调整优化的事情,简化成轻松单一的吸纳信息,自我欺骗。 世界上有很多观点、思想和信息,吸纳外界信息是第一步,但接受现实冲击的过程更重要,因为这才是磨合与产生自我的核心步骤。每天花很多时间在吸纳信息上,积攒一堆信息碎片,很多信息彼此之间各不相同,又都似是而非,其实算不上什么好事。 在这个信息极度丰富且混乱的时代,相比于担忧思想的错误与匮乏,更容易陷入困境的,反而是思想的冗余与杂乱。深度且有价值的学习过程大多都是伴随着反复思考带来的焦虑和痛苦的,如果你学的轻松惬意,那多半是出了问题。再说,做一个高价值信息的消费者尚且不易,而我们的目标,是成为高价值信息的生产者呀。 回到选择这个话题,古人有言:桑下不三宿,以无所住。意即不要在同一株桑树下睡过三晚,以免对环境产生感情上的留恋。讲究的是无所住,感情不在任何一个地方、一个人、一个环境、一个时空上面停留,过不留痕。 以前的时候,时间的节点,是几年一个间隔,六年小学,三年初中,三年高中,然后四年大学。毕业之后,时间的分野就没这么清晰了,往往偶尔回头,才发现自己早已迷失在时光的荒野中,不知所归。 大部分人的进步,多半都是跳出现阶段环境的束缚,进入更优秀的生态环境,获取更多更高质的资源,满足自我的成长。但如果你当前阶段内,所做的努力,都是和当前环境内其他人相差无几,是他人能够理解,甚至能够指导你的,那么这种努力,恐怕很难达到预期目标。一般而言,只有更高维度的视角和策略来指导现阶段的行动,才能带来高质量的蜕变。 人生的前十几年,社会体系会主动帮你做类似的环境筛选,可毕业之后,这种阶段环境的跳跃,就主要依赖于个人的主观意识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需要背叛当前所在的群体,放弃当前圈子里的认同,寻求进入更高层的认知境地的途径。人生重大路径的选择,应该有很多不同纬度的策略区分。不断将自己置身于新的环境里,给自己的认知制造实际的冲击,从感性的层面激发对理想环境的思考。高密度的思考,快速的实践,密集的试错,不断的积累数据、收集反馈,快速迭代更新自身的想法和操作。 单一幻想是一种残忍且危险的乐观。有时候其实是很焦虑的,我一直相信,如果一个人在30岁左右,还无法在一个领域内小有成就,或者无法带领团队,那么基本上,剩下的时间也只是在熬日子,难有改变。越是优秀的人,越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并且应该通过哪些努力来获得这些东西。他们的目标明确,行动有力,在二十几岁,甚至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在行动。到30岁的时候,所获得的回报,只不过是数年前、十数年前埋下的种子,经过多年精心培育后自然而然的开花结果而已。这类人的长远眼光、持续积累,哪里是那些30岁之后才开始思考出路,被逼无奈乱窜的人可与之竞争的。 三四年的时间,对大部分人来说,真的足够让人做出一点成绩,然后趁势而起。人的黄金时间也就十年左右,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那不仅是自己职业的未来,也是家庭的未来,有多少人可以输得起的呢? 《How Google Works》里,有一段话颇为虐心:“在你职业生涯初期,能够获得的股权激励很有限,因此在正确的行业磨练技能要比在某家公司赌上自己的命运更加合算。在此之后,随着经验(以及年龄)的积累,挑选合适的企业变得越发重要。因为那时,股票在你的薪酬构成中所占比例大幅提升,因此你也应该相应的将对公司的挑选放在优先位置。” 这是Google创始人的建议,可惜当年他们自己却不是这么做的。再说以硅谷之大,尚且没有几家Google,更何况水深坑多的中国呢?该走的路省不了,捷径常常也是险径。越来越觉得长者的话真是深刻无比,“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自然界的寒冬和资本界的寒冬联袂而至,资本主义的内生缺陷性每隔一段时间便跑出来肆虐,也不知道人类社会什么时候才能有更好的经济制度。 而毕业这几年来,都感觉过的极其的累,疲于奔命,心力交瘁,放眼所及,好像大多数同龄人都是类似的状态。我想,生活在这个历史上升期的中国,处于全球产业链中下游且正在全力向上攀爬的我们,一日不问鼎世界霸权,一日不站在全球产业链的顶端,所有人都必须全力以赴地前进,难得喘息。因为我们落后了四百年,因为我们没有英法发迹期的广阔殖民地和市场可供掠夺,因为我们没有美国那样优越的地缘环境和历史机遇,因此只能内部剥削所有国民,将所有人的假期、福利、劳动成果,全部投入到再生产之中,才可以快速完成原始积累,发展工业和国防,提升生产力,不断进阶。而后发国家的工业化,必须以国家之力,以发展房地产等各种极端形式集聚财力,将之投入到各个产业进行升级。所以我们的国家,才会产生这么强力的政府,才会有这么严酷的文化言论管制,才会国强民弱,才会让中下阶层的民众过得如牛马一般,辛苦无比。 龙应台说:“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很可能有负于一整代人……欠他一生一世,欠他整个回不来的青春,而且绝对无法偿还。”在这样一个大变革时代的背景下,应该怎样在剧烈的冲突中掌握自己的命运,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深刻命题。 这篇文章,取名叫世界线,是因为近一年来,常常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自己与诸多平行世界的牵连和缘分在快速的分崩离析,如丝线般朽坏断裂。而自己,却渐渐可以很平静地接受这一切了。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人生的定数只有在你身心俱殆时才算结局。也许所谓的成熟和认真,就是充分地了解了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不去违背它、对抗它、否定它,而是能积极的掌握它、适应它、运用它吧。也越来越觉得,成长的过程,真的很不容易,人生的责任日益沉重,不再是想要走开就能走开。尤其是开始接纳真实的自己,努力认清世界的本质后,都觉得很恐慌。人们常常无法承受太多的真实,因为有些东西,真的很暗黑残酷,可惜这个世界上,只有真实的东西,才是最有力量的。 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就去做这个阶段应该做的事情,专注于眼前最重要的任务,把它做好做精细,这或许是抵御不可测风险的最好方式。既要内向思索,拷问自身;也需要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探寻和理解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如果能将自己的生命,和历史的某种宏大事务对应上,产生共振,真是无比幸运的事情,可惜处在浪潮中的我们,无法站在时空之外透视过去未来。 过去的不能改变了,只能总结,然后期待能对未来有一点指导意义,这就足够了。遗憾的是,那些沉没的时光,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只能尽力截取其中的小小片段,留下它们的些许浮光掠影,然后相约,一起期待着那加速到来的悲喜不明的叵测未来……
【心语】世界线
【概要描述】一天太久,一年却太过短暂。这个世界变化的速度,总是远比自己想象的快。大多时候,自己都高看了短期的情绪振奋,而低估了长期的渐进,情绪和心态太容易被外界影响。如果我能时刻关心自己能提供什么价值,并能始终不断精进自己的核心技能,烦恼肯定是会少很多的。哪怕在当前的环境里暂时感到憋屈,觉得回报低于自己的价值,市场也会很快帮我纠正这一点的。
在资本社会里,事事都是投资,并不是只有投入钱的事情才叫投资。凡是投入时间的事情都是投资,你去一家公司工作,也是把你的时间投资给这家公司。只要投入时间精力的事情,都要慎重,尽可能考虑长远一点,人这一辈子真的没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浪费。
这几年来,有一个句子流传度很高:“选择比努力重要”,这句话在大多数场景下当然是对的,踩准节奏、与时推移,才能真正的天地同力。可惜的是,做正确的选择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很高难度,需要付出大量时间预研,长期对某一领域观察、思考、总结、实践,积累深厚的认知才能做到的事情。
某个人如果在某个时间点做出了正确的抉择,大家很习惯的将其视之为运气,完全凭借运气或一时好恶而选择正确当然是有的,但一般一次正确的选择,往往是有或长或短的时效期,其效益大多情况下也是逐步递减衰退的。其在关键节点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却不清楚前因后果,缺少主观意识的认知,也就意味着他很难复用和借鉴这次成功的经验。而一个人要想不断进步,谋求跃迁,实现人生自由,必须要持续且连贯的在各个场景下做出正确的抉择,至少是一定比率的正确抉择。不断的积累正向选择带来的积极效应,扩增自身的福德才干,品识财势。
而在需要持续正确的前提下,运气的比重就会快速下降,就更依赖于个人对变化的预判能力和自适应性,能够看到时代、社会和产业的变迁,能够理解这种变迁背后的逻辑,并预断未来的走向,提前布局入场,享用时代浪潮的推力。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是环境与自我意识选择共同造就的产物,是需要长期培养,不断累积的,并不是说突然就有,也并不是从出生就有。有人觉得有些人认知能力强,洞彻幽微,是天生天养,我并不这么认为。比如有些人对某些事情极有天赋,很有可能便是在小学或初中的时候,就对很多科学理论或社会现象感兴趣,觉得好奇,然后引发对其本质和规律的深入思考。在遇到具体场景之前,他们很可能已经对这个现象有自己的一套独到的分析和理解了,到接触到对应知识时,自然就轻车熟路,效率极高,不断叠加之下,很快就能出类拔萃。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精神是肉体的奴隶,思维方式是人生经历的阶下囚,精神偶尔会造反,可惜思维方式却只能换牢房。
写到这里的时候,突然想起以前看到的一句话,是以前《中国可以说不》的作者批判《读者》杂志的一段话,极其尖锐以至刻薄,每每想起,都感觉自己被刺中了。
“《读者》能够从最大程度上满足文化水平一般但又不安于现状的小人物们的虚荣心,她使得“小小资产阶级”们通过一些个难度不大的哲理(美学)破译,使人获得一种智力上升的错觉,一种逃避现实的快感。”
虽然自己是个标准的无产阶级一员,但这句话里恶毒攻击小资产阶级的通病,我身上倒是不少。平日里大量的浏览各类信息,却又泛泛而读,缺少细致严谨的思考推理,一曝十寒,沉湎在一种自我满足的麻痹感中,忽视外界的深刻变化。把很多需要长期积累,不断实践调整优化的事情,简化成轻松单一的吸纳信息,自我欺骗。
世界上有很多观点、思想和信息,吸纳外界信息是第一步,但接受现实冲击的过程更重要,因为这才是磨合与产生自我的核心步骤。每天花很多时间在吸纳信息上,积攒一堆信息碎片,很多信息彼此之间各不相同,又都似是而非,其实算不上什么好事。
在这个信息极度丰富且混乱的时代,相比于担忧思想的错误与匮乏,更容易陷入困境的,反而是思想的冗余与杂乱。深度且有价值的学习过程大多都是伴随着反复思考带来的焦虑和痛苦的,如果你学的轻松惬意,那多半是出了问题。再说,做一个高价值信息的消费者尚且不易,而我们的目标,是成为高价值信息的生产者呀。
回到选择这个话题,古人有言:桑下不三宿,以无所住。意即不要在同一株桑树下睡过三晚,以免对环境产生感情上的留恋。讲究的是无所住,感情不在任何一个地方、一个人、一个环境、一个时空上面停留,过不留痕。
以前的时候,时间的节点,是几年一个间隔,六年小学,三年初中,三年高中,然后四年大学。毕业之后,时间的分野就没这么清晰了,往往偶尔回头,才发现自己早已迷失在时光的荒野中,不知所归。
大部分人的进步,多半都是跳出现阶段环境的束缚,进入更优秀的生态环境,获取更多更高质的资源,满足自我的成长。但如果你当前阶段内,所做的努力,都是和当前环境内其他人相差无几,是他人能够理解,甚至能够指导你的,那么这种努力,恐怕很难达到预期目标。一般而言,只有更高维度的视角和策略来指导现阶段的行动,才能带来高质量的蜕变。
人生的前十几年,社会体系会主动帮你做类似的环境筛选,可毕业之后,这种阶段环境的跳跃,就主要依赖于个人的主观意识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需要背叛当前所在的群体,放弃当前圈子里的认同,寻求进入更高层的认知境地的途径。人生重大路径的选择,应该有很多不同纬度的策略区分。不断将自己置身于新的环境里,给自己的认知制造实际的冲击,从感性的层面激发对理想环境的思考。高密度的思考,快速的实践,密集的试错,不断的积累数据、收集反馈,快速迭代更新自身的想法和操作。
单一幻想是一种残忍且危险的乐观。有时候其实是很焦虑的,我一直相信,如果一个人在30岁左右,还无法在一个领域内小有成就,或者无法带领团队,那么基本上,剩下的时间也只是在熬日子,难有改变。越是优秀的人,越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并且应该通过哪些努力来获得这些东西。他们的目标明确,行动有力,在二十几岁,甚至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在行动。到30岁的时候,所获得的回报,只不过是数年前、十数年前埋下的种子,经过多年精心培育后自然而然的开花结果而已。这类人的长远眼光、持续积累,哪里是那些30岁之后才开始思考出路,被逼无奈乱窜的人可与之竞争的。
三四年的时间,对大部分人来说,真的足够让人做出一点成绩,然后趁势而起。人的黄金时间也就十年左右,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那不仅是自己职业的未来,也是家庭的未来,有多少人可以输得起的呢?
《How Google Works》里,有一段话颇为虐心:“在你职业生涯初期,能够获得的股权激励很有限,因此在正确的行业磨练技能要比在某家公司赌上自己的命运更加合算。在此之后,随着经验(以及年龄)的积累,挑选合适的企业变得越发重要。因为那时,股票在你的薪酬构成中所占比例大幅提升,因此你也应该相应的将对公司的挑选放在优先位置。”
这是Google创始人的建议,可惜当年他们自己却不是这么做的。再说以硅谷之大,尚且没有几家Google,更何况水深坑多的中国呢?该走的路省不了,捷径常常也是险径。越来越觉得长者的话真是深刻无比,“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自然界的寒冬和资本界的寒冬联袂而至,资本主义的内生缺陷性每隔一段时间便跑出来肆虐,也不知道人类社会什么时候才能有更好的经济制度。
而毕业这几年来,都感觉过的极其的累,疲于奔命,心力交瘁,放眼所及,好像大多数同龄人都是类似的状态。我想,生活在这个历史上升期的中国,处于全球产业链中下游且正在全力向上攀爬的我们,一日不问鼎世界霸权,一日不站在全球产业链的顶端,所有人都必须全力以赴地前进,难得喘息。因为我们落后了四百年,因为我们没有英法发迹期的广阔殖民地和市场可供掠夺,因为我们没有美国那样优越的地缘环境和历史机遇,因此只能内部剥削所有国民,将所有人的假期、福利、劳动成果,全部投入到再生产之中,才可以快速完成原始积累,发展工业和国防,提升生产力,不断进阶。而后发国家的工业化,必须以国家之力,以发展房地产等各种极端形式集聚财力,将之投入到各个产业进行升级。所以我们的国家,才会产生这么强力的政府,才会有这么严酷的文化言论管制,才会国强民弱,才会让中下阶层的民众过得如牛马一般,辛苦无比。
龙应台说:“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很可能有负于一整代人……欠他一生一世,欠他整个回不来的青春,而且绝对无法偿还。”在这样一个大变革时代的背景下,应该怎样在剧烈的冲突中掌握自己的命运,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深刻命题。
这篇文章,取名叫世界线,是因为近一年来,常常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自己与诸多平行世界的牵连和缘分在快速的分崩离析,如丝线般朽坏断裂。而自己,却渐渐可以很平静地接受这一切了。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人生的定数只有在你身心俱殆时才算结局。也许所谓的成熟和认真,就是充分地了解了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不去违背它、对抗它、否定它,而是能积极的掌握它、适应它、运用它吧。也越来越觉得,成长的过程,真的很不容易,人生的责任日益沉重,不再是想要走开就能走开。尤其是开始接纳真实的自己,努力认清世界的本质后,都觉得很恐慌。人们常常无法承受太多的真实,因为有些东西,真的很暗黑残酷,可惜这个世界上,只有真实的东西,才是最有力量的。
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就去做这个阶段应该做的事情,专注于眼前最重要的任务,把它做好做精细,这或许是抵御不可测风险的最好方式。既要内向思索,拷问自身;也需要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探寻和理解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如果能将自己的生命,和历史的某种宏大事务对应上,产生共振,真是无比幸运的事情,可惜处在浪潮中的我们,无法站在时空之外透视过去未来。
过去的不能改变了,只能总结,然后期待能对未来有一点指导意义,这就足够了。遗憾的是,那些沉没的时光,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只能尽力截取其中的小小片段,留下它们的些许浮光掠影,然后相约,一起期待着那加速到来的悲喜不明的叵测未来……
- 分类:新闻中心
- 作者:胡梦得
- 来源:工程技术部
- 发布时间:2019-06-27 12:33
- 访问量:
一天太久,一年却太过短暂。这个世界变化的速度,总是远比自己想象的快。大多时候,自己都高看了短期的情绪振奋,而低估了长期的渐进,情绪和心态太容易被外界影响。如果我能时刻关心自己能提供什么价值,并能始终不断精进自己的核心技能,烦恼肯定是会少很多的。哪怕在当前的环境里暂时感到憋屈,觉得回报低于自己的价值,市场也会很快帮我纠正这一点的。
在资本社会里,事事都是投资,并不是只有投入钱的事情才叫投资。凡是投入时间的事情都是投资,你去一家公司工作,也是把你的时间投资给这家公司。只要投入时间精力的事情,都要慎重,尽可能考虑长远一点,人这一辈子真的没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浪费。
这几年来,有一个句子流传度很高:“选择比努力重要”,这句话在大多数场景下当然是对的,踩准节奏、与时推移,才能真正的天地同力。可惜的是,做正确的选择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很高难度,需要付出大量时间预研,长期对某一领域观察、思考、总结、实践,积累深厚的认知才能做到的事情。
某个人如果在某个时间点做出了正确的抉择,大家很习惯的将其视之为运气,完全凭借运气或一时好恶而选择正确当然是有的,但一般一次正确的选择,往往是有或长或短的时效期,其效益大多情况下也是逐步递减衰退的。其在关键节点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却不清楚前因后果,缺少主观意识的认知,也就意味着他很难复用和借鉴这次成功的经验。而一个人要想不断进步,谋求跃迁,实现人生自由,必须要持续且连贯的在各个场景下做出正确的抉择,至少是一定比率的正确抉择。不断的积累正向选择带来的积极效应,扩增自身的福德才干,品识财势。
而在需要持续正确的前提下,运气的比重就会快速下降,就更依赖于个人对变化的预判能力和自适应性,能够看到时代、社会和产业的变迁,能够理解这种变迁背后的逻辑,并预断未来的走向,提前布局入场,享用时代浪潮的推力。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是环境与自我意识选择共同造就的产物,是需要长期培养,不断累积的,并不是说突然就有,也并不是从出生就有。有人觉得有些人认知能力强,洞彻幽微,是天生天养,我并不这么认为。比如有些人对某些事情极有天赋,很有可能便是在小学或初中的时候,就对很多科学理论或社会现象感兴趣,觉得好奇,然后引发对其本质和规律的深入思考。在遇到具体场景之前,他们很可能已经对这个现象有自己的一套独到的分析和理解了,到接触到对应知识时,自然就轻车熟路,效率极高,不断叠加之下,很快就能出类拔萃。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精神是肉体的奴隶,思维方式是人生经历的阶下囚,精神偶尔会造反,可惜思维方式却只能换牢房。
写到这里的时候,突然想起以前看到的一句话,是以前《中国可以说不》的作者批判《读者》杂志的一段话,极其尖锐以至刻薄,每每想起,都感觉自己被刺中了。
“《读者》能够从最大程度上满足文化水平一般但又不安于现状的小人物们的虚荣心,她使得“小小资产阶级”们通过一些个难度不大的哲理(美学)破译,使人获得一种智力上升的错觉,一种逃避现实的快感。”
虽然自己是个标准的无产阶级一员,但这句话里恶毒攻击小资产阶级的通病,我身上倒是不少。平日里大量的浏览各类信息,却又泛泛而读,缺少细致严谨的思考推理,一曝十寒,沉湎在一种自我满足的麻痹感中,忽视外界的深刻变化。把很多需要长期积累,不断实践调整优化的事情,简化成轻松单一的吸纳信息,自我欺骗。
世界上有很多观点、思想和信息,吸纳外界信息是第一步,但接受现实冲击的过程更重要,因为这才是磨合与产生自我的核心步骤。每天花很多时间在吸纳信息上,积攒一堆信息碎片,很多信息彼此之间各不相同,又都似是而非,其实算不上什么好事。
在这个信息极度丰富且混乱的时代,相比于担忧思想的错误与匮乏,更容易陷入困境的,反而是思想的冗余与杂乱。深度且有价值的学习过程大多都是伴随着反复思考带来的焦虑和痛苦的,如果你学的轻松惬意,那多半是出了问题。再说,做一个高价值信息的消费者尚且不易,而我们的目标,是成为高价值信息的生产者呀。
回到选择这个话题,古人有言:桑下不三宿,以无所住。意即不要在同一株桑树下睡过三晚,以免对环境产生感情上的留恋。讲究的是无所住,感情不在任何一个地方、一个人、一个环境、一个时空上面停留,过不留痕。
以前的时候,时间的节点,是几年一个间隔,六年小学,三年初中,三年高中,然后四年大学。毕业之后,时间的分野就没这么清晰了,往往偶尔回头,才发现自己早已迷失在时光的荒野中,不知所归。
大部分人的进步,多半都是跳出现阶段环境的束缚,进入更优秀的生态环境,获取更多更高质的资源,满足自我的成长。但如果你当前阶段内,所做的努力,都是和当前环境内其他人相差无几,是他人能够理解,甚至能够指导你的,那么这种努力,恐怕很难达到预期目标。一般而言,只有更高维度的视角和策略来指导现阶段的行动,才能带来高质量的蜕变。
人生的前十几年,社会体系会主动帮你做类似的环境筛选,可毕业之后,这种阶段环境的跳跃,就主要依赖于个人的主观意识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需要背叛当前所在的群体,放弃当前圈子里的认同,寻求进入更高层的认知境地的途径。人生重大路径的选择,应该有很多不同纬度的策略区分。不断将自己置身于新的环境里,给自己的认知制造实际的冲击,从感性的层面激发对理想环境的思考。高密度的思考,快速的实践,密集的试错,不断的积累数据、收集反馈,快速迭代更新自身的想法和操作。
单一幻想是一种残忍且危险的乐观。有时候其实是很焦虑的,我一直相信,如果一个人在30岁左右,还无法在一个领域内小有成就,或者无法带领团队,那么基本上,剩下的时间也只是在熬日子,难有改变。越是优秀的人,越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并且应该通过哪些努力来获得这些东西。他们的目标明确,行动有力,在二十几岁,甚至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在行动。到30岁的时候,所获得的回报,只不过是数年前、十数年前埋下的种子,经过多年精心培育后自然而然的开花结果而已。这类人的长远眼光、持续积累,哪里是那些30岁之后才开始思考出路,被逼无奈乱窜的人可与之竞争的。
三四年的时间,对大部分人来说,真的足够让人做出一点成绩,然后趁势而起。人的黄金时间也就十年左右,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那不仅是自己职业的未来,也是家庭的未来,有多少人可以输得起的呢?
《How Google Works》里,有一段话颇为虐心:“在你职业生涯初期,能够获得的股权激励很有限,因此在正确的行业磨练技能要比在某家公司赌上自己的命运更加合算。在此之后,随着经验(以及年龄)的积累,挑选合适的企业变得越发重要。因为那时,股票在你的薪酬构成中所占比例大幅提升,因此你也应该相应的将对公司的挑选放在优先位置。”
这是Google创始人的建议,可惜当年他们自己却不是这么做的。再说以硅谷之大,尚且没有几家Google,更何况水深坑多的中国呢?该走的路省不了,捷径常常也是险径。越来越觉得长者的话真是深刻无比,“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自然界的寒冬和资本界的寒冬联袂而至,资本主义的内生缺陷性每隔一段时间便跑出来肆虐,也不知道人类社会什么时候才能有更好的经济制度。
而毕业这几年来,都感觉过的极其的累,疲于奔命,心力交瘁,放眼所及,好像大多数同龄人都是类似的状态。我想,生活在这个历史上升期的中国,处于全球产业链中下游且正在全力向上攀爬的我们,一日不问鼎世界霸权,一日不站在全球产业链的顶端,所有人都必须全力以赴地前进,难得喘息。因为我们落后了四百年,因为我们没有英法发迹期的广阔殖民地和市场可供掠夺,因为我们没有美国那样优越的地缘环境和历史机遇,因此只能内部剥削所有国民,将所有人的假期、福利、劳动成果,全部投入到再生产之中,才可以快速完成原始积累,发展工业和国防,提升生产力,不断进阶。而后发国家的工业化,必须以国家之力,以发展房地产等各种极端形式集聚财力,将之投入到各个产业进行升级。所以我们的国家,才会产生这么强力的政府,才会有这么严酷的文化言论管制,才会国强民弱,才会让中下阶层的民众过得如牛马一般,辛苦无比。
龙应台说:“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很可能有负于一整代人……欠他一生一世,欠他整个回不来的青春,而且绝对无法偿还。”在这样一个大变革时代的背景下,应该怎样在剧烈的冲突中掌握自己的命运,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深刻命题。
这篇文章,取名叫世界线,是因为近一年来,常常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自己与诸多平行世界的牵连和缘分在快速的分崩离析,如丝线般朽坏断裂。而自己,却渐渐可以很平静地接受这一切了。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人生的定数只有在你身心俱殆时才算结局。也许所谓的成熟和认真,就是充分地了解了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不去违背它、对抗它、否定它,而是能积极的掌握它、适应它、运用它吧。也越来越觉得,成长的过程,真的很不容易,人生的责任日益沉重,不再是想要走开就能走开。尤其是开始接纳真实的自己,努力认清世界的本质后,都觉得很恐慌。人们常常无法承受太多的真实,因为有些东西,真的很暗黑残酷,可惜这个世界上,只有真实的东西,才是最有力量的。
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就去做这个阶段应该做的事情,专注于眼前最重要的任务,把它做好做精细,这或许是抵御不可测风险的最好方式。既要内向思索,拷问自身;也需要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探寻和理解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如果能将自己的生命,和历史的某种宏大事务对应上,产生共振,真是无比幸运的事情,可惜处在浪潮中的我们,无法站在时空之外透视过去未来。
过去的不能改变了,只能总结,然后期待能对未来有一点指导意义,这就足够了。遗憾的是,那些沉没的时光,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只能尽力截取其中的小小片段,留下它们的些许浮光掠影,然后相约,一起期待着那加速到来的悲喜不明的叵测未来……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联系方式:027-87611128 027-87611198
◎2022 版权所有 武汉华天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备案号:鄂ICP备11005909号-2 技术支持:新网